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最新发布

2022-03-30 15:45:46 1205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有关专家修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年1月第1期正式发表。


图片关键词

中国咳嗽诊治指南自2005年制定草案以来,于2009年、2015年历经两次修订,结合中国咳嗽指南推广万里行全国巡讲等推广措施,中国咳嗽诊治指南得以广泛普及,各级医院的咳嗽诊疗日益规范化,诊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而近年来,国内外咳嗽领域包括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等研究取得诸多新的进展,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欧洲呼吸协会(ERS)亦于近年先后更新颁布了新版的咳嗽指南,为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更好的提高、规范国内咳嗽诊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由实验室赖克方教授牵头,对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重新进行修订。

本次指南修订于20211月份启动,历时1年时间,新版咳嗽诊治指南终于在新年伊始和大家见面了。本次指南修订的牵头人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赖克方教授,全国共有14个单位的17专家参与了此次修订,专家组成员主要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分会哮喘学组资深专家组成,同时邀请了流行病学、消化内科、反流外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和循证医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包括沈华浩、邱忠民、黄克武、肖英莲、吴继敏、史利卿、刘恩梅教授等。除了指南修订专家外,还有一些年轻医生和研究生也参与了文献检索与证据提取工作。新版咳嗽指南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基本保持原有的结构,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合理扩充和适当精简,同时为了兼顾普及,仍保留了一部分临床诊治常识性的内容。总体上,新版指南分为十六个章节,主要内容涵盖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咳嗽的诊断、评估与检查,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咳嗽的经验性治疗与对症治疗、咳嗽的中医中药治疗等。


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01

方法学



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由原来的三个级别减为二个级别,即强推荐与弱推荐,取消了中间级别,更便于临床实践参考。推荐意见通过Delphi法进行投票确定。

02

新增内容



新增了咳嗽的流行病学(患病率、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经济负担)、简化咳嗽程度评分、急性咳嗽诊治部分增加了流感、冠状病毒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急性咳嗽的介绍、补充了急性与亚急性咳嗽的诊治流程(流程图)、提出了迁延性感染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infectious bronchitis, PIB)的概念。

03

精简内容



精简了实验室检查及总体推荐意见,删除了缺乏循证医学依据的咳嗽症状积分,部分已为临床实践广为接受的诊治原则修改为描述性内容,不再以推荐意见形式出现。

04

推荐意见补充更新



对原有推荐意见重新审核,补充更新相关证据及推荐意见。最终形成86条推荐意见。同时,总结了目前咳嗽临床诊治及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指明了未来慢性咳嗽患者管理及研究的重点方向。

作为此次指南修订的特邀专家顾问,钟南山院士对新版咳嗽指南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中国咳嗽指南是能与ACCP、ERS相比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循证指南,而非普通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作为一部循证指南,此次指南修订期间证据的检索与提取、推荐意见的形成与正文的成稿历经了反复的讨论与修订,是一部兼具科学性与普及性的临床诊治指南。中国咳嗽指南不仅涵盖了呼吸科的范畴,也整合了消化内科、耳鼻咽喉科、儿科及中医科等多学科内容;本次指南兼顾提高的基础上,对咳嗽病因的诊治原则明确化,有利于在基层及社区医院的推广,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咳嗽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公司简介
核心产品
返回首页